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时日越久,意蕴愈加深厚。尤其是伴随着对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确定,更为咱们指明了学术期刊开展的新航标。
学术期刊发展需要新的航标
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中,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取得了很大成绩,从数量到质量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就数量而言,6000余种学术期刊堪称世界第一,而其巨大辐射力也较好地反映并反射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进程,彰显了学术期刊本身所应承载的反映与指向功能。
咱们注意到,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学术期刊的办刊体系、办刊理念、刊物质量基本延续了下来,期刊的栏目设置、话题确立、言语一致与迅速发展的我国社会比较,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比较,学术期刊的变革则显得有些止步不前,没有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显而易见,学术期刊要获得生命力,须要新航标指引,新航标便是新时代的理念。
掌握并践行新航标的基本路向
学术期刊发展新航标命题的提出,本质上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图景的体认。
这造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比较小,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状态,不能很好地为国家发声、为中国社会发声,为人民提供美好的精神产品。当下的要务之一或发展路向就在于正确认识“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据,以此为办刊的基本准绳。
充分彰显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而要真实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个重要的表征或条件就是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显示出新时代的本色,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术期刊应该承担起职责和义务。
在这里,我国智慧既包括展现我国立场、我国价值、我国问题的学术文章,展现新时代具有我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也包含构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学术期刊。就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4日致信祝贺《求是》杂志创刊60周年时指出,学术期刊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理论宣传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由此可见,作为具有重要国家与社会特点的学术期刊,应在理论建设、思想宣传、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等范畴充分发挥引领效果,要充分认识学术期刊所内含的创新意蕴,形成富含我国风格、具有我国标志的期刊样态,要以我国智慧打造新时代的学术期刊。惟其如此,从期刊大国到期刊强国才会成为可能。
本文链接:https://lishushu51.com/news/8